翻譯社


哎,陰郁的邊沿總有光線,

看起來似乎能有質的對應翻譯假若不如斯,那就是使用白話文方式翻譯翻譯遵循英詩原文格局。余光中採用這類白話翻譯。

本文主題乃在於:華頓翻譯社們用甚麼樣的中語文才可以或許使英詩中譯,具有質的對應。可是細較之下,余光中幾近盡了全力翻譯他沒做到的是濟慈在詩平分成兩個相(phase),第一個相用過去式,狀現實的荷馬,第二個相使用如今式,傳頌荷馬史詩的永恆(永恆是沒有曩昔式的)。中文無時態,余光中也沒法表達。

可是讀起來,已喪失了質的對應。這個主題,我並沒有答案翻譯我的做法是把英詩拆解後,掏出所有的元件(elements),然後以中華詩詞曲賦體例翻譯,形同二次創作的改寫。也就是說,英詩原文果真是詩句,中文翻譯已經損失詩句感覺。

濟慈詩《致荷馬》,余光中/

年青時,曾立下的原則,因為不適用,摒棄了。以下:





扣懸壁於雙爪兮,毗日而絕形跡,
佇立高崖兮,籃天環抱。


高崖俯覽兮,碧海茫如皺波,
俯衝而下兮,如雷如電。
Tennyson原作是有韻律感的。固然有尾韻,尾韻稍亂翻譯賦體是不講求韻,講求音數和韻律的翻譯以此相對應。

中文白話文仿照了英語文,所以對映翻譯上面可以逐句翻譯。

英詩,日歌 (和歌)皆因多音節說話之故,以音數為韻律。每句字數沒必要一致,中詩中賦皆因單音節故,從二言到三言,五言,六言,七言以致於九言為音數*翻譯其音數與字數必需一致翻譯此皆因說話素質分歧而有異。可是白話文翻譯出來的是散文,很難和英詩的格律對應翻譯我沒看過他人的白話翻譯,伴侶找找看,確認中譯是不是有詩的韻律感呢。

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,



子夜總懷著待綻的曙天,


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